马拉松21人遇难!夏天冻死人的失温,被忽视的运动杀手

来源: 丁香医生 2021-05-23 19:39:26 15 人参与
为什么跑步这么热的运动,还会失温?失温后为什么参赛者无法自救?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今天,一个突发的噩耗引起了全网关注:甘肃越野马拉松事故导致 21 人死亡。而这起悲剧的关键,是个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词:失温。

到底什么是失温?怎么发生的?

为什么跑步这么热的运动,还会失温?

失温后为什么参赛者无法自救?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户外运动感兴趣,意外情况也频频发生,失温又被称为户外运动的头号杀手。

也许你觉得失温离自己很遥远,但实际上,失温死亡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事:醉酒。

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说一说,可怕的「失温」到底是怎么回事。

1

失温,不需要很冷就能发生

人体的核心温度是固定的。表面温度有时候可以波动,但一定会尽量维持核心温度 37~37.5℃ 的稳定。热了之后散热,冷了之后产热保持热度。

相对于出汗这种散热的方式,产热和保持热度比较被动,调节有限。所以就非常需要外界的被动衣物和住所来帮助自己抵御低温。这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从热带逐渐向寒带扩展的原因,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保温能力,才能在寒冷地区生活。

当我们缺乏衣物和住所保护,意外出现在冷环境中时,维持不了核心温度,失温就有可能发生,甚至不需要是在很寒冷的环境下。

例如这次事件,突发的恶劣天气加上跑步出汗,身体接触到冷风冷水,造成热量对流和传导散热,大量热量从皮肤和肺部损失,核心温度难以保持在标准范围。

通常来说,外界温度越低,风力越大,环境湿度越高,越容易失温。

事件发生的山地环境 图片来源:新华社

2

失温很有迷惑性,容易被忽视

失温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严重的,人体会顽强的通过代偿机制与这种低体温对抗。所以当暴露于低温环境后,会由轻到重逐渐失温。

当失温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会变得行动迟缓,如果忽略掉身体报警信号,误认为只是「有点疲惫」,觉得再坚持一下就没事了,就有可能最终造成悲剧。

及时发现和识别失温,快速采取措施非常重要。

失温首先出现的是代偿期,或者叫冷应激期。这个时候的核心温度在 35℃ 以上。

人体的精神状态完全正常,只是会感到有点儿冷。应对冷的方式是容易散失热量的周围血管收缩,减少热量从皮肤的散失,然后在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影响下增加脂肪、肌肉、肝脏产热,以及开始寒战抖动产热。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手脚因为血管收缩会冷得更厉害点儿,但能维持身体内部的需要,从这一期恢复,人体没有太大损伤。

其次是轻度失温:核心温度进一步降低到 35℃ 以下,32℃ 以上。

开始算作医学上定义的低体温症。代偿的产热还在进行,但已不足以维持正常机体功能了,呼吸心跳难以保证充足的供氧,所以代偿性的开始增加心跳呼吸,会心跳加速、呼吸频快。人体开始有一些怪怪的情况出现,比如判断力下降,说话不清楚、动作不协调。以及此时反常的尿多。此时已经很难靠自己脱困了,急需外界帮助。

再然后是中度失温,核心温度到了 28℃~32℃。

你可能听说过的冷到反常脱衣服就是这一时期出现。此时意识慢慢丧失,各种反射变得迟钝。肌肉寒战产热也不再进行了。从心跳快变成了心律不齐。反常脱衣服是一种身体调节机制的「投降」,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原来始终收缩的周围血管扩张,导致短暂「热起来」的错觉。

最后就是难以拯救的重度失温了,核心温度来到 28℃ 以下。

没有意识,没有寒战,低血压,心跳减慢直到慢慢停止。

3

争分夺秒,科学施救失温

遭遇失温时最关键的,是首先去除导致失温的原因,其次根据失温的不同阶段做不同处理。

因为失温跟温度、湿度、风力都有关。所以应该尽快进入避风避雨场所,换上干燥衣物。有条件时保温转运至专业医疗救治场所。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复温的处理要遵循分级温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专业的施救反而可能加重对身体的危害。

1. 冷应激期:只需要被动的保持温度。裹上毯子和干燥的厚重衣物,热饮热的食物也有帮助。

2. 轻度失温:要注意避免周围的肌肉按摩,本来外周低温的血液回到内脏会带来更多伤害。在被动温度加热之后,再进行主动的加热毯和室温加热,室温推荐在 28℃。

3. 中度及重度失温:需要依赖主动核心加热复苏,比如在医疗场所进行的温热等渗液体腹腔冲洗。在缺少这些条件时,应尝试可能的复温方法,同时尽快实施转运。现场救援主要是做好包裹轻柔担架转运。

注意!不要试图给中重度的失温者进行四肢加热或者喝热水,大量低温血液回到循环带来的低血压和温度进一步降低会增加复苏失败的风险。

另外,对于失温的抢救,需要再努力一把。

中重度失温对身体组织尤其是大脑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会出现类似「假死」的状态:瞳孔放大、没有痛觉、心率和呼吸减慢,但实际上人还活着。

急救医学中,有原则叫:「低体温症患者应当被抢救。只有在接近正常体温时,才可宣告死亡。」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对失温人群的抢救可以更努力一些,只要还有一线希望都不应该放弃。

4

酒后和户外运动,尤其要注意预防失温

失温是严重的急性伤害事件,关键是预防!

预防失温其实很简单,不要长时间待在寒冷环境中,确保穿着足够温暖,风雨打湿衣物后尽快换下湿衣服。

但只是「多穿衣服」并不是绝对的保证。失温的发生和环境情况、身体状态、热量补充、运动节奏等很多因素有关。

有时候在特定情况下,遭遇失温的风险会增加。

比如饮酒者,醉酒后失温死亡是目前失温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因为醉酒会错判外界的环境而导致进一步失温致死,另外饮酒更容易带来周围血管扩张,让热量更不容易保存在身体内。

再强调一遍:饮酒要有节制,不要相信饮酒可以御寒!喝酒不能取暖!

户外运动遭遇突发事件导致失温死亡意外,最近也有上升趋势。进行户外徒步越野跑等活动时,常常容易忽略身体给出的报警信号,只是考虑「再坚持一下」,这样也是很危险的。

参加户外越野运动的人群应该对失温保有警惕,在追求超越极限的同时保证安全。

熟悉天气情况,根据天气情况做合适的衣物准备。保暖衣物、透气防风雨的冲锋衣都是需要的。

参加比赛,各种强制安全装备不要忽视,这并不是额外的负重。

熟悉环境,了解补给点的设置和呼叫救援方式。

头部颈部等更容易散失热量的保暖尤其要注意。

进食携带足够的高热量食物。

遭遇降温风雨变化时量力而行,评估身体状态,不要硬撑,及时撤离。

监制 Feidi

责编 Eric

封面图来源 站酷海洛

爱羽客用户规范:抵制辱骂

优秀原创稿件、个人简历投递通道:tougao@aiyuke.com

我要发表评论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

精选观点论
  • 陈雨菲:关键分有点着急了
  • 全英菲没让人失望,加强了进攻击败了山口都是这次全英 的收获。决赛惜败小安稍有遗憾,决胜局17平后小安加速明显,雨菲没能顶住还是体能和速度有差距。巴黎奥运小安正是最佳年龄,国羽女单必须在技战术上有所突破才能一战。
  • 全英赛国羽2冠2亚收官!李诗沣首次参赛即夺冠
  • 男单最让人激动了!恭喜恭喜恭喜你🎉🎉🎉
  • 明天决赛的关键是?阿山:睡好觉
  • 这是一对赢了中国队但我恨不起来的组合,太强了
  • 陈雨菲:抱着学习的态度对阵山口茜
  • 我看很多人都说现役女单是三巨头时代(山、菲、安),我倒是不这么认为,现役就是山口独一档,其他人是追赶者~不过雨菲态度是好的,有学习的精神才能不断进步!希望老戴也发挥好这种精神,多向山口、雨菲、小安、马林、辛杜、小拉、奥原等人取经,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奇迹!
  • 你的偶像是谁?戴资颖:我没有偶像
  • 我倒是觉得老戴说的很实在,偶像嘛没有就没有,也不能硬编嘛~有的应该是榜样和追逐的对象,像郑韶婕、陈雨菲、山口茜、马林、辛杜、奥原、小拉等等,正是这榜样的力量,让老戴不断提高自己,从名不见经传到在历史上有一席之地(起码荣誉和硬实力现役前十没问题了),而且脚步也没有停止,最后趁着这两年人才断档的红利期,继续书写自己的奇迹吧老戴!
  • 4胜3负!国羽男单提前包揽冠亚军,陈雨菲复仇世界第一
  • 都没有人说何周这次打的非常好嘛,肉眼可见的进步
  • 遗憾!渡边勇大因左小腿受伤退赛
  • 日本队这几年成绩不错就是以为练得多参赛多,休息时间少,现在抱团受伤,就如同前几年的国羽,老弱伤残!运动员都不容易.
  • 安赛龙哭着接受采访:我太情绪化了
  • 他根本就没有说过这话也没有表示过自己天下无敌,或许有点轻敌但状态不好同时对手血拼安赛龙,此消彼长比赛就输了
  • 7胜6负!李诗沣轻取屠龙勇士,男双逆转日本世界冠军,凡尘意外出局
  • 八强赛40对选手,中国占据13席,印尼8席,日本6席,韩国5席,大马2席,丹麦、西班牙、荷兰、泰国、中国台北和印度各一席。
  • 桃田:我已经尽力了
  • 桃田说的还是比较诚恳的,这场比赛看得出真的尽力了,第一局很兴奋也打的很积极,但没能拿下,第二局实在是跑不动了,说话实事求是。不像某位拿了一次全英冠军的,飘的哦,都快到月球了,还有那位自称比赛输赢只掌握在她手里的水货,飘的哦,快到火星了
论坛热帖

合作伙伴